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13.JPG
图片作者: 杨乐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,互联网的普及也为西海固地区的助残扶贫工作助力良多,通过电商扶贫,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可以走出大山,销往全国各地。图为宁夏隆德县残疾人辛宝同和他的电商团队。(拍摄于2019年6月21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54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,互联网的普及也为西海固地区的助残扶贫工作助力良多,通过电商扶贫,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可以走出大山,销往全国各地。图为宁夏隆德县残疾人辛宝同和他的电商团队。(拍摄于2019年6月21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14.jpg
图片作者: 杨乐
原图尺寸: 3648*5472
图片描述: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,互联网的普及也为西海固地区的助残扶贫工作助力良多,通过电商扶贫,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可以走出大山,销往全国各地。图为宁夏隆德县残疾人辛宝同和他的电商团队。(拍摄于2019年6月21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55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3648*5472
图片描述: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,互联网的普及也为西海固地区的助残扶贫工作助力良多,通过电商扶贫,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可以走出大山,销往全国各地。图为宁夏隆德县残疾人辛宝同和他的电商团队。(拍摄于2019年6月21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57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3648*5472
图片描述: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,互联网的普及也为西海固地区的助残扶贫工作助力良多,通过电商扶贫,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可以走出大山,销往全国各地。图为宁夏隆德县残疾人辛宝同和他的电商团队。(拍摄于2019年6月21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56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3648*5472
图片描述: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,互联网的普及也为西海固地区的助残扶贫工作助力良多,通过电商扶贫,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可以走出大山,销往全国各地。图为宁夏隆德县残疾人辛宝同和他的电商团队。(拍摄于2019年6月21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17.JPG
图片作者: 杨乐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人造仿真花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,劳动强度轻,特别适合残疾人、老人以及留守妇女集中与居家就业,扶贫车间一经推行,就在隆德县各个村镇引起了极大反响,报名参加者非常踊跃。图为隆德县前庄村的扶贫车间。(拍摄于2019年6月21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62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人造仿真花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,劳动强度轻,特别适合残疾人、老人以及留守妇女集中与居家就业,扶贫车间一经推行,就在隆德县各个村镇引起了极大反响,报名参加者非常踊跃。图为隆德县前庄村的扶贫车间。(拍摄于2019年6月21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48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人造仿真花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,劳动强度轻,特别适合残疾人、老人以及留守妇女集中与居家就业,扶贫车间一经推行,就在隆德县各个村镇引起了极大反响,报名参加者非常踊跃。图为隆德县前庄村的扶贫车间。(拍摄于2019年6月20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47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人造仿真花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,劳动强度轻,特别适合残疾人、老人以及留守妇女集中与居家就业,扶贫车间一经推行,就在隆德县各个村镇引起了极大反响,报名参加者非常踊跃。图为隆德县前庄村的扶贫车间。(拍摄于2019年6月20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16.JPG
图片作者: 杨乐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人造仿真花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,劳动强度轻,特别适合残疾人、老人以及留守妇女集中与居家就业,扶贫车间一经推行,就在隆德县各个村镇引起了极大反响,报名参加者非常踊跃。图为隆德县前庄村的扶贫车间。(拍摄于2019年6月21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45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人造仿真花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,劳动强度轻,特别适合残疾人、老人以及留守妇女集中与居家就业,扶贫车间一经推行,就在隆德县各个村镇引起了极大反响,报名参加者非常踊跃。图为隆德县前庄村的扶贫车间。(拍摄于2019年6月20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15.JPG
图片作者: 杨乐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为了解决未脱贫贫困残疾人家庭的特殊困难和问题,自治区残联一方面通过推广托养服务,提升贫困重度残疾人的生活质量,把他们的家人从繁重的日间照料中解脱出来,另一方面借助辅助性就业提升他们的“造血”能力,最大程度地发挥社会、政府、市场和政策等各方优势的集合作用。(拍摄于2019年6月21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03.JPG
图片作者: 杨乐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为了解决未脱贫贫困残疾人家庭的特殊困难和问题,自治区残联一方面通过推广托养服务,提升贫困重度残疾人的生活质量,把他们的家人从繁重的日间照料中解脱出来,另一方面借助辅助性就业提升他们的“造血”能力,最大程度地发挥社会、政府、市场和政策等各方优势的集合作用。(拍摄于2019年6月21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10.JPG
图片作者: 杨乐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为了解决未脱贫贫困残疾人家庭的特殊困难和问题,自治区残联一方面通过推广托养服务,提升贫困重度残疾人的生活质量,把他们的家人从繁重的日间照料中解脱出来,另一方面借助辅助性就业提升他们的“造血”能力,最大程度地发挥社会、政府、市场和政策等各方优势的集合作用。(拍摄于2019年6月21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09.JPG
图片作者: 杨乐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为了解决未脱贫贫困残疾人家庭的特殊困难和问题,自治区残联一方面通过推广托养服务,提升贫困重度残疾人的生活质量,把他们的家人从繁重的日间照料中解脱出来,另一方面借助辅助性就业提升他们的“造血”能力,最大程度地发挥社会、政府、市场和政策等各方优势的集合作用。(拍摄于2019年6月21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04.JPG
图片作者: 杨乐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为了解决未脱贫贫困残疾人家庭的特殊困难和问题,自治区残联一方面通过推广托养服务,提升贫困重度残疾人的生活质量,把他们的家人从繁重的日间照料中解脱出来,另一方面借助辅助性就业提升他们的“造血”能力,最大程度地发挥社会、政府、市场和政策等各方优势的集合作用。(拍摄于2019年6月21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53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人造仿真花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,劳动强度轻,特别适合残疾人、老人以及留守妇女集中与居家就业,扶贫车间一经推行,就在隆德县各个村镇引起了极大反响,报名参加者非常踊跃。图为隆德县前庄村的扶贫车间。(拍摄于2019年6月21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49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人造仿真花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,劳动强度轻,特别适合残疾人、老人以及留守妇女集中与居家就业,扶贫车间一经推行,就在隆德县各个村镇引起了极大反响,报名参加者非常踊跃。图为隆德县前庄村的扶贫车间。(拍摄于2019年6月21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58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人造仿真花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,劳动强度轻,特别适合残疾人、老人以及留守妇女集中与居家就业,扶贫车间一经推行,就在隆德县各个村镇引起了极大反响,报名参加者非常踊跃。图为隆德县前庄村的扶贫车间。(拍摄于2019年6月21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61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人造仿真花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,劳动强度轻,特别适合残疾人、老人以及留守妇女集中与居家就业,扶贫车间一经推行,就在隆德县各个村镇引起了极大反响,报名参加者非常踊跃。图为隆德县前庄村的扶贫车间。(拍摄于2019年6月21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60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人造仿真花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,劳动强度轻,特别适合残疾人、老人以及留守妇女集中与居家就业,扶贫车间一经推行,就在隆德县各个村镇引起了极大反响,报名参加者非常踊跃。图为隆德县前庄村的扶贫车间。(拍摄于2019年6月21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52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人造仿真花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,劳动强度轻,特别适合残疾人、老人以及留守妇女集中与居家就业,扶贫车间一经推行,就在隆德县各个村镇引起了极大反响,报名参加者非常踊跃。图为隆德县前庄村的扶贫车间。(拍摄于2019年6月21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51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人造仿真花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,劳动强度轻,特别适合残疾人、老人以及留守妇女集中与居家就业,扶贫车间一经推行,就在隆德县各个村镇引起了极大反响,报名参加者非常踊跃。图为隆德县前庄村的扶贫车间。(拍摄于2019年6月21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46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人造仿真花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,劳动强度轻,特别适合残疾人、老人以及留守妇女集中与居家就业,扶贫车间一经推行,就在隆德县各个村镇引起了极大反响,报名参加者非常踊跃。图为隆德县前庄村的扶贫车间。(拍摄于2019年6月20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44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人造仿真花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,劳动强度轻,特别适合残疾人、老人以及留守妇女集中与居家就业,扶贫车间一经推行,就在隆德县各个村镇引起了极大反响,报名参加者非常踊跃。图为隆德县前庄村的扶贫车间。(拍摄于2019年6月20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59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人造仿真花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,劳动强度轻,特别适合残疾人、老人以及留守妇女集中与居家就业,扶贫车间一经推行,就在隆德县各个村镇引起了极大反响,报名参加者非常踊跃。图为隆德县前庄村的扶贫车间。(拍摄于2019年6月21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33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3648*5472
图片描述: 倪岩(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办人) 农民通过种养殖增收致富,首先要靠科学技术。2008年,我成立了“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”,在这之前,当地农民种地完全靠经验,“施肥论袋子,打药凭盖子”,这样种出来的农作物,不仅质量不好,产量也很低。成立合作社主要是帮助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、新技术,为农民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等。为了让参加合作社的农民真正实现科学种养殖,我还聘请了专家,对他们进行实地指导和培训,帮助他们解决种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。至今共举办农民各种培训班185期,培训农民达到3万多人次。 2009年我租了海原县七营镇一家大型养殖场,从外地引进牛羊新品种、养殖新技术,通过科学饲养,带动农民真正掌握科学养殖和管理技术。当时34户加入了养殖场,进行统一管理与销售。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,养殖场比家庭养殖经济效益提高了15%。同时,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135户。 其次是资金。农民在种养殖的过程中,经常会遇到资金周转的问题,我与当地金融单位沟通协调,最终为合作社社员放贷400万元,扶持养殖户150户。农户有了这笔资金,通过引进新品种,养殖业有了飞跃式发展。截止2018年合作社总共担保贷款1.17亿,帮扶农民3000余户。 最后与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。2018年在县委、政府、海原县开发区管委会、残联、民政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,我在开发区创办了3000平方米的残疾人文化就业创业扶贫基地,并在2018年12月29日开了“宁夏残疾人创业就业扶贫基地总部新闻发布会”,通过发布会,我们和吉林、甘肃、宁夏等不同省区的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,预计到2019年底,这些企业将全部入驻基地,届时将会实现100余名残疾人的稳定就业。(拍摄于2019年6月19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35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3648*5472
图片描述: 倪岩(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办人) 农民通过种养殖增收致富,首先要靠科学技术。2008年,我成立了“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”,在这之前,当地农民种地完全靠经验,“施肥论袋子,打药凭盖子”,这样种出来的农作物,不仅质量不好,产量也很低。成立合作社主要是帮助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、新技术,为农民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等。为了让参加合作社的农民真正实现科学种养殖,我还聘请了专家,对他们进行实地指导和培训,帮助他们解决种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。至今共举办农民各种培训班185期,培训农民达到3万多人次。 2009年我租了海原县七营镇一家大型养殖场,从外地引进牛羊新品种、养殖新技术,通过科学饲养,带动农民真正掌握科学养殖和管理技术。当时34户加入了养殖场,进行统一管理与销售。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,养殖场比家庭养殖经济效益提高了15%。同时,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135户。 其次是资金。农民在种养殖的过程中,经常会遇到资金周转的问题,我与当地金融单位沟通协调,最终为合作社社员放贷400万元,扶持养殖户150户。农户有了这笔资金,通过引进新品种,养殖业有了飞跃式发展。截止2018年合作社总共担保贷款1.17亿,帮扶农民3000余户。 最后与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。2018年在县委、政府、海原县开发区管委会、残联、民政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,我在开发区创办了3000平方米的残疾人文化就业创业扶贫基地,并在2018年12月29日开了“宁夏残疾人创业就业扶贫基地总部新闻发布会”,通过发布会,我们和吉林、甘肃、宁夏等不同省区的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,预计到2019年底,这些企业将全部入驻基地,届时将会实现100余名残疾人的稳定就业。(拍摄于2019年6月19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34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倪岩(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办人) 农民通过种养殖增收致富,首先要靠科学技术。2008年,我成立了“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”,在这之前,当地农民种地完全靠经验,“施肥论袋子,打药凭盖子”,这样种出来的农作物,不仅质量不好,产量也很低。成立合作社主要是帮助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、新技术,为农民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等。为了让参加合作社的农民真正实现科学种养殖,我还聘请了专家,对他们进行实地指导和培训,帮助他们解决种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。至今共举办农民各种培训班185期,培训农民达到3万多人次。 2009年我租了海原县七营镇一家大型养殖场,从外地引进牛羊新品种、养殖新技术,通过科学饲养,带动农民真正掌握科学养殖和管理技术。当时34户加入了养殖场,进行统一管理与销售。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,养殖场比家庭养殖经济效益提高了15%。同时,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135户。 其次是资金。农民在种养殖的过程中,经常会遇到资金周转的问题,我与当地金融单位沟通协调,最终为合作社社员放贷400万元,扶持养殖户150户。农户有了这笔资金,通过引进新品种,养殖业有了飞跃式发展。截止2018年合作社总共担保贷款1.17亿,帮扶农民3000余户。 最后与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。2018年在县委、政府、海原县开发区管委会、残联、民政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,我在开发区创办了3000平方米的残疾人文化就业创业扶贫基地,并在2018年12月29日开了“宁夏残疾人创业就业扶贫基地总部新闻发布会”,通过发布会,我们和吉林、甘肃、宁夏等不同省区的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,预计到2019年底,这些企业将全部入驻基地,届时将会实现100余名残疾人的稳定就业。(拍摄于2019年6月19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32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倪岩(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办人) 农民通过种养殖增收致富,首先要靠科学技术。2008年,我成立了“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”,在这之前,当地农民种地完全靠经验,“施肥论袋子,打药凭盖子”,这样种出来的农作物,不仅质量不好,产量也很低。成立合作社主要是帮助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、新技术,为农民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等。为了让参加合作社的农民真正实现科学种养殖,我还聘请了专家,对他们进行实地指导和培训,帮助他们解决种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。至今共举办农民各种培训班185期,培训农民达到3万多人次。 2009年我租了海原县七营镇一家大型养殖场,从外地引进牛羊新品种、养殖新技术,通过科学饲养,带动农民真正掌握科学养殖和管理技术。当时34户加入了养殖场,进行统一管理与销售。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,养殖场比家庭养殖经济效益提高了15%。同时,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135户。 其次是资金。农民在种养殖的过程中,经常会遇到资金周转的问题,我与当地金融单位沟通协调,最终为合作社社员放贷400万元,扶持养殖户150户。农户有了这笔资金,通过引进新品种,养殖业有了飞跃式发展。截止2018年合作社总共担保贷款1.17亿,帮扶农民3000余户。 最后与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。2018年在县委、政府、海原县开发区管委会、残联、民政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,我在开发区创办了3000平方米的残疾人文化就业创业扶贫基地,并在2018年12月29日开了“宁夏残疾人创业就业扶贫基地总部新闻发布会”,通过发布会,我们和吉林、甘肃、宁夏等不同省区的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,预计到2019年底,这些企业将全部入驻基地,届时将会实现100余名残疾人的稳定就业。(拍摄于2019年6月19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36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倪岩(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办人) 农民通过种养殖增收致富,首先要靠科学技术。2008年,我成立了“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”,在这之前,当地农民种地完全靠经验,“施肥论袋子,打药凭盖子”,这样种出来的农作物,不仅质量不好,产量也很低。成立合作社主要是帮助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、新技术,为农民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等。为了让参加合作社的农民真正实现科学种养殖,我还聘请了专家,对他们进行实地指导和培训,帮助他们解决种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。至今共举办农民各种培训班185期,培训农民达到3万多人次。 2009年我租了海原县七营镇一家大型养殖场,从外地引进牛羊新品种、养殖新技术,通过科学饲养,带动农民真正掌握科学养殖和管理技术。当时34户加入了养殖场,进行统一管理与销售。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,养殖场比家庭养殖经济效益提高了15%。同时,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135户。 其次是资金。农民在种养殖的过程中,经常会遇到资金周转的问题,我与当地金融单位沟通协调,最终为合作社社员放贷400万元,扶持养殖户150户。农户有了这笔资金,通过引进新品种,养殖业有了飞跃式发展。截止2018年合作社总共担保贷款1.17亿,帮扶农民3000余户。 最后与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。2018年在县委、政府、海原县开发区管委会、残联、民政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,我在开发区创办了3000平方米的残疾人文化就业创业扶贫基地,并在2018年12月29日开了“宁夏残疾人创业就业扶贫基地总部新闻发布会”,通过发布会,我们和吉林、甘肃、宁夏等不同省区的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,预计到2019年底,这些企业将全部入驻基地,届时将会实现100余名残疾人的稳定就业。(拍摄于2019年6月19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20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倪岩(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办人) 农民通过种养殖增收致富,首先要靠科学技术。2008年,我成立了“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”,在这之前,当地农民种地完全靠经验,“施肥论袋子,打药凭盖子”,这样种出来的农作物,不仅质量不好,产量也很低。成立合作社主要是帮助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、新技术,为农民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等。为了让参加合作社的农民真正实现科学种养殖,我还聘请了专家,对他们进行实地指导和培训,帮助他们解决种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。至今共举办农民各种培训班185期,培训农民达到3万多人次。 2009年我租了海原县七营镇一家大型养殖场,从外地引进牛羊新品种、养殖新技术,通过科学饲养,带动农民真正掌握科学养殖和管理技术。当时34户加入了养殖场,进行统一管理与销售。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,养殖场比家庭养殖经济效益提高了15%。同时,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135户。 其次是资金。农民在种养殖的过程中,经常会遇到资金周转的问题,我与当地金融单位沟通协调,最终为合作社社员放贷400万元,扶持养殖户150户。农户有了这笔资金,通过引进新品种,养殖业有了飞跃式发展。截止2018年合作社总共担保贷款1.17亿,帮扶农民3000余户。 最后与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。2018年在县委、政府、海原县开发区管委会、残联、民政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,我在开发区创办了3000平方米的残疾人文化就业创业扶贫基地,并在2018年12月29日开了“宁夏残疾人创业就业扶贫基地总部新闻发布会”,通过发布会,我们和吉林、甘肃、宁夏等不同省区的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,预计到2019年底,这些企业将全部入驻基地,届时将会实现100余名残疾人的稳定就业。(拍摄于2019年6月19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21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倪岩(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办人) 农民通过种养殖增收致富,首先要靠科学技术。2008年,我成立了“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”,在这之前,当地农民种地完全靠经验,“施肥论袋子,打药凭盖子”,这样种出来的农作物,不仅质量不好,产量也很低。成立合作社主要是帮助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、新技术,为农民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等。为了让参加合作社的农民真正实现科学种养殖,我还聘请了专家,对他们进行实地指导和培训,帮助他们解决种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。至今共举办农民各种培训班185期,培训农民达到3万多人次。 2009年我租了海原县七营镇一家大型养殖场,从外地引进牛羊新品种、养殖新技术,通过科学饲养,带动农民真正掌握科学养殖和管理技术。当时34户加入了养殖场,进行统一管理与销售。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,养殖场比家庭养殖经济效益提高了15%。同时,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135户。 其次是资金。农民在种养殖的过程中,经常会遇到资金周转的问题,我与当地金融单位沟通协调,最终为合作社社员放贷400万元,扶持养殖户150户。农户有了这笔资金,通过引进新品种,养殖业有了飞跃式发展。截止2018年合作社总共担保贷款1.17亿,帮扶农民3000余户。 最后与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。2018年在县委、政府、海原县开发区管委会、残联、民政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,我在开发区创办了3000平方米的残疾人文化就业创业扶贫基地,并在2018年12月29日开了“宁夏残疾人创业就业扶贫基地总部新闻发布会”,通过发布会,我们和吉林、甘肃、宁夏等不同省区的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,预计到2019年底,这些企业将全部入驻基地,届时将会实现100余名残疾人的稳定就业。(拍摄于2019年6月19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22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倪岩(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办人) 农民通过种养殖增收致富,首先要靠科学技术。2008年,我成立了“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”,在这之前,当地农民种地完全靠经验,“施肥论袋子,打药凭盖子”,这样种出来的农作物,不仅质量不好,产量也很低。成立合作社主要是帮助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、新技术,为农民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等。为了让参加合作社的农民真正实现科学种养殖,我还聘请了专家,对他们进行实地指导和培训,帮助他们解决种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。至今共举办农民各种培训班185期,培训农民达到3万多人次。 2009年我租了海原县七营镇一家大型养殖场,从外地引进牛羊新品种、养殖新技术,通过科学饲养,带动农民真正掌握科学养殖和管理技术。当时34户加入了养殖场,进行统一管理与销售。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,养殖场比家庭养殖经济效益提高了15%。同时,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135户。 其次是资金。农民在种养殖的过程中,经常会遇到资金周转的问题,我与当地金融单位沟通协调,最终为合作社社员放贷400万元,扶持养殖户150户。农户有了这笔资金,通过引进新品种,养殖业有了飞跃式发展。截止2018年合作社总共担保贷款1.17亿,帮扶农民3000余户。 最后与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。2018年在县委、政府、海原县开发区管委会、残联、民政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,我在开发区创办了3000平方米的残疾人文化就业创业扶贫基地,并在2018年12月29日开了“宁夏残疾人创业就业扶贫基地总部新闻发布会”,通过发布会,我们和吉林、甘肃、宁夏等不同省区的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,预计到2019年底,这些企业将全部入驻基地,届时将会实现100余名残疾人的稳定就业。(拍摄于2019年6月19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37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3648*5472
图片描述: 倪岩(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办人) 农民通过种养殖增收致富,首先要靠科学技术。2008年,我成立了“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”,在这之前,当地农民种地完全靠经验,“施肥论袋子,打药凭盖子”,这样种出来的农作物,不仅质量不好,产量也很低。成立合作社主要是帮助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、新技术,为农民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等。为了让参加合作社的农民真正实现科学种养殖,我还聘请了专家,对他们进行实地指导和培训,帮助他们解决种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。至今共举办农民各种培训班185期,培训农民达到3万多人次。 2009年我租了海原县七营镇一家大型养殖场,从外地引进牛羊新品种、养殖新技术,通过科学饲养,带动农民真正掌握科学养殖和管理技术。当时34户加入了养殖场,进行统一管理与销售。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,养殖场比家庭养殖经济效益提高了15%。同时,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135户。 其次是资金。农民在种养殖的过程中,经常会遇到资金周转的问题,我与当地金融单位沟通协调,最终为合作社社员放贷400万元,扶持养殖户150户。农户有了这笔资金,通过引进新品种,养殖业有了飞跃式发展。截止2018年合作社总共担保贷款1.17亿,帮扶农民3000余户。 最后与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。2018年在县委、政府、海原县开发区管委会、残联、民政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,我在开发区创办了3000平方米的残疾人文化就业创业扶贫基地,并在2018年12月29日开了“宁夏残疾人创业就业扶贫基地总部新闻发布会”,通过发布会,我们和吉林、甘肃、宁夏等不同省区的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,预计到2019年底,这些企业将全部入驻基地,届时将会实现100余名残疾人的稳定就业。(拍摄于2019年6月19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43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3648*5472
图片描述: 倪岩(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办人) 农民通过种养殖增收致富,首先要靠科学技术。2008年,我成立了“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”,在这之前,当地农民种地完全靠经验,“施肥论袋子,打药凭盖子”,这样种出来的农作物,不仅质量不好,产量也很低。成立合作社主要是帮助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、新技术,为农民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等。为了让参加合作社的农民真正实现科学种养殖,我还聘请了专家,对他们进行实地指导和培训,帮助他们解决种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。至今共举办农民各种培训班185期,培训农民达到3万多人次。 2009年我租了海原县七营镇一家大型养殖场,从外地引进牛羊新品种、养殖新技术,通过科学饲养,带动农民真正掌握科学养殖和管理技术。当时34户加入了养殖场,进行统一管理与销售。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,养殖场比家庭养殖经济效益提高了15%。同时,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135户。 其次是资金。农民在种养殖的过程中,经常会遇到资金周转的问题,我与当地金融单位沟通协调,最终为合作社社员放贷400万元,扶持养殖户150户。农户有了这笔资金,通过引进新品种,养殖业有了飞跃式发展。截止2018年合作社总共担保贷款1.17亿,帮扶农民3000余户。 最后与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。2018年在县委、政府、海原县开发区管委会、残联、民政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,我在开发区创办了3000平方米的残疾人文化就业创业扶贫基地,并在2018年12月29日开了“宁夏残疾人创业就业扶贫基地总部新闻发布会”,通过发布会,我们和吉林、甘肃、宁夏等不同省区的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,预计到2019年底,这些企业将全部入驻基地,届时将会实现100余名残疾人的稳定就业。(拍摄于2019年6月19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42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3648*5472
图片描述: 倪岩(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办人) 农民通过种养殖增收致富,首先要靠科学技术。2008年,我成立了“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”,在这之前,当地农民种地完全靠经验,“施肥论袋子,打药凭盖子”,这样种出来的农作物,不仅质量不好,产量也很低。成立合作社主要是帮助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、新技术,为农民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等。为了让参加合作社的农民真正实现科学种养殖,我还聘请了专家,对他们进行实地指导和培训,帮助他们解决种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。至今共举办农民各种培训班185期,培训农民达到3万多人次。 2009年我租了海原县七营镇一家大型养殖场,从外地引进牛羊新品种、养殖新技术,通过科学饲养,带动农民真正掌握科学养殖和管理技术。当时34户加入了养殖场,进行统一管理与销售。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,养殖场比家庭养殖经济效益提高了15%。同时,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135户。 其次是资金。农民在种养殖的过程中,经常会遇到资金周转的问题,我与当地金融单位沟通协调,最终为合作社社员放贷400万元,扶持养殖户150户。农户有了这笔资金,通过引进新品种,养殖业有了飞跃式发展。截止2018年合作社总共担保贷款1.17亿,帮扶农民3000余户。 最后与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。2018年在县委、政府、海原县开发区管委会、残联、民政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,我在开发区创办了3000平方米的残疾人文化就业创业扶贫基地,并在2018年12月29日开了“宁夏残疾人创业就业扶贫基地总部新闻发布会”,通过发布会,我们和吉林、甘肃、宁夏等不同省区的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,预计到2019年底,这些企业将全部入驻基地,届时将会实现100余名残疾人的稳定就业。(拍摄于2019年6月19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41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3648*5472
图片描述: 倪岩(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办人) 农民通过种养殖增收致富,首先要靠科学技术。2008年,我成立了“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”,在这之前,当地农民种地完全靠经验,“施肥论袋子,打药凭盖子”,这样种出来的农作物,不仅质量不好,产量也很低。成立合作社主要是帮助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、新技术,为农民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等。为了让参加合作社的农民真正实现科学种养殖,我还聘请了专家,对他们进行实地指导和培训,帮助他们解决种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。至今共举办农民各种培训班185期,培训农民达到3万多人次。 2009年我租了海原县七营镇一家大型养殖场,从外地引进牛羊新品种、养殖新技术,通过科学饲养,带动农民真正掌握科学养殖和管理技术。当时34户加入了养殖场,进行统一管理与销售。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,养殖场比家庭养殖经济效益提高了15%。同时,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135户。 其次是资金。农民在种养殖的过程中,经常会遇到资金周转的问题,我与当地金融单位沟通协调,最终为合作社社员放贷400万元,扶持养殖户150户。农户有了这笔资金,通过引进新品种,养殖业有了飞跃式发展。截止2018年合作社总共担保贷款1.17亿,帮扶农民3000余户。 最后与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。2018年在县委、政府、海原县开发区管委会、残联、民政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,我在开发区创办了3000平方米的残疾人文化就业创业扶贫基地,并在2018年12月29日开了“宁夏残疾人创业就业扶贫基地总部新闻发布会”,通过发布会,我们和吉林、甘肃、宁夏等不同省区的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,预计到2019年底,这些企业将全部入驻基地,届时将会实现100余名残疾人的稳定就业。(拍摄于2019年6月19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40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3648*5472
图片描述: 倪岩(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办人) 农民通过种养殖增收致富,首先要靠科学技术。2008年,我成立了“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”,在这之前,当地农民种地完全靠经验,“施肥论袋子,打药凭盖子”,这样种出来的农作物,不仅质量不好,产量也很低。成立合作社主要是帮助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、新技术,为农民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等。为了让参加合作社的农民真正实现科学种养殖,我还聘请了专家,对他们进行实地指导和培训,帮助他们解决种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。至今共举办农民各种培训班185期,培训农民达到3万多人次。 2009年我租了海原县七营镇一家大型养殖场,从外地引进牛羊新品种、养殖新技术,通过科学饲养,带动农民真正掌握科学养殖和管理技术。当时34户加入了养殖场,进行统一管理与销售。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,养殖场比家庭养殖经济效益提高了15%。同时,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135户。 其次是资金。农民在种养殖的过程中,经常会遇到资金周转的问题,我与当地金融单位沟通协调,最终为合作社社员放贷400万元,扶持养殖户150户。农户有了这笔资金,通过引进新品种,养殖业有了飞跃式发展。截止2018年合作社总共担保贷款1.17亿,帮扶农民3000余户。 最后与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。2018年在县委、政府、海原县开发区管委会、残联、民政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,我在开发区创办了3000平方米的残疾人文化就业创业扶贫基地,并在2018年12月29日开了“宁夏残疾人创业就业扶贫基地总部新闻发布会”,通过发布会,我们和吉林、甘肃、宁夏等不同省区的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,预计到2019年底,这些企业将全部入驻基地,届时将会实现100余名残疾人的稳定就业。(拍摄于2019年6月19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39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3648*5472
图片描述: 倪岩(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办人) 农民通过种养殖增收致富,首先要靠科学技术。2008年,我成立了“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”,在这之前,当地农民种地完全靠经验,“施肥论袋子,打药凭盖子”,这样种出来的农作物,不仅质量不好,产量也很低。成立合作社主要是帮助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、新技术,为农民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等。为了让参加合作社的农民真正实现科学种养殖,我还聘请了专家,对他们进行实地指导和培训,帮助他们解决种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。至今共举办农民各种培训班185期,培训农民达到3万多人次。 2009年我租了海原县七营镇一家大型养殖场,从外地引进牛羊新品种、养殖新技术,通过科学饲养,带动农民真正掌握科学养殖和管理技术。当时34户加入了养殖场,进行统一管理与销售。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,养殖场比家庭养殖经济效益提高了15%。同时,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135户。 其次是资金。农民在种养殖的过程中,经常会遇到资金周转的问题,我与当地金融单位沟通协调,最终为合作社社员放贷400万元,扶持养殖户150户。农户有了这笔资金,通过引进新品种,养殖业有了飞跃式发展。截止2018年合作社总共担保贷款1.17亿,帮扶农民3000余户。 最后与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。2018年在县委、政府、海原县开发区管委会、残联、民政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,我在开发区创办了3000平方米的残疾人文化就业创业扶贫基地,并在2018年12月29日开了“宁夏残疾人创业就业扶贫基地总部新闻发布会”,通过发布会,我们和吉林、甘肃、宁夏等不同省区的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,预计到2019年底,这些企业将全部入驻基地,届时将会实现100余名残疾人的稳定就业。(拍摄于2019年6月19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38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3648*5472
图片描述: 倪岩(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办人) 农民通过种养殖增收致富,首先要靠科学技术。2008年,我成立了“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”,在这之前,当地农民种地完全靠经验,“施肥论袋子,打药凭盖子”,这样种出来的农作物,不仅质量不好,产量也很低。成立合作社主要是帮助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、新技术,为农民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等。为了让参加合作社的农民真正实现科学种养殖,我还聘请了专家,对他们进行实地指导和培训,帮助他们解决种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。至今共举办农民各种培训班185期,培训农民达到3万多人次。 2009年我租了海原县七营镇一家大型养殖场,从外地引进牛羊新品种、养殖新技术,通过科学饲养,带动农民真正掌握科学养殖和管理技术。当时34户加入了养殖场,进行统一管理与销售。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,养殖场比家庭养殖经济效益提高了15%。同时,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135户。 其次是资金。农民在种养殖的过程中,经常会遇到资金周转的问题,我与当地金融单位沟通协调,最终为合作社社员放贷400万元,扶持养殖户150户。农户有了这笔资金,通过引进新品种,养殖业有了飞跃式发展。截止2018年合作社总共担保贷款1.17亿,帮扶农民3000余户。 最后与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。2018年在县委、政府、海原县开发区管委会、残联、民政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,我在开发区创办了3000平方米的残疾人文化就业创业扶贫基地,并在2018年12月29日开了“宁夏残疾人创业就业扶贫基地总部新闻发布会”,通过发布会,我们和吉林、甘肃、宁夏等不同省区的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,预计到2019年底,这些企业将全部入驻基地,届时将会实现100余名残疾人的稳定就业。(拍摄于2019年6月19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24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倪岩(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办人) 农民通过种养殖增收致富,首先要靠科学技术。2008年,我成立了“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”,在这之前,当地农民种地完全靠经验,“施肥论袋子,打药凭盖子”,这样种出来的农作物,不仅质量不好,产量也很低。成立合作社主要是帮助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、新技术,为农民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等。为了让参加合作社的农民真正实现科学种养殖,我还聘请了专家,对他们进行实地指导和培训,帮助他们解决种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。至今共举办农民各种培训班185期,培训农民达到3万多人次。 2009年我租了海原县七营镇一家大型养殖场,从外地引进牛羊新品种、养殖新技术,通过科学饲养,带动农民真正掌握科学养殖和管理技术。当时34户加入了养殖场,进行统一管理与销售。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,养殖场比家庭养殖经济效益提高了15%。同时,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135户。 其次是资金。农民在种养殖的过程中,经常会遇到资金周转的问题,我与当地金融单位沟通协调,最终为合作社社员放贷400万元,扶持养殖户150户。农户有了这笔资金,通过引进新品种,养殖业有了飞跃式发展。截止2018年合作社总共担保贷款1.17亿,帮扶农民3000余户。 最后与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。2018年在县委、政府、海原县开发区管委会、残联、民政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,我在开发区创办了3000平方米的残疾人文化就业创业扶贫基地,并在2018年12月29日开了“宁夏残疾人创业就业扶贫基地总部新闻发布会”,通过发布会,我们和吉林、甘肃、宁夏等不同省区的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,预计到2019年底,这些企业将全部入驻基地,届时将会实现100余名残疾人的稳定就业。(拍摄于2019年6月19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_H0A4254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倪岩(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办人) 农民通过种养殖增收致富,首先要靠科学技术。2008年,我成立了“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”,在这之前,当地农民种地完全靠经验,“施肥论袋子,打药凭盖子”,这样种出来的农作物,不仅质量不好,产量也很低。成立合作社主要是帮助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、新技术,为农民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等。为了让参加合作社的农民真正实现科学种养殖,我还聘请了专家,对他们进行实地指导和培训,帮助他们解决种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。至今共举办农民各种培训班185期,培训农民达到3万多人次。 2009年我租了海原县七营镇一家大型养殖场,从外地引进牛羊新品种、养殖新技术,通过科学饲养,带动农民真正掌握科学养殖和管理技术。当时34户加入了养殖场,进行统一管理与销售。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,养殖场比家庭养殖经济效益提高了15%。同时,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135户。 其次是资金。农民在种养殖的过程中,经常会遇到资金周转的问题,我与当地金融单位沟通协调,最终为合作社社员放贷400万元,扶持养殖户150户。农户有了这笔资金,通过引进新品种,养殖业有了飞跃式发展。截止2018年合作社总共担保贷款1.17亿,帮扶农民3000余户。 最后与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。2018年在县委、政府、海原县开发区管委会、残联、民政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,我在开发区创办了3000平方米的残疾人文化就业创业扶贫基地,并在2018年12月29日开了“宁夏残疾人创业就业扶贫基地总部新闻发布会”,通过发布会,我们和吉林、甘肃、宁夏等不同省区的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,预计到2019年底,这些企业将全部入驻基地,届时将会实现100余名残疾人的稳定就业。(拍摄于2019年6月19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28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倪岩(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办人) 农民通过种养殖增收致富,首先要靠科学技术。2008年,我成立了“海原县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”,在这之前,当地农民种地完全靠经验,“施肥论袋子,打药凭盖子”,这样种出来的农作物,不仅质量不好,产量也很低。成立合作社主要是帮助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、新技术,为农民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等。为了让参加合作社的农民真正实现科学种养殖,我还聘请了专家,对他们进行实地指导和培训,帮助他们解决种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。至今共举办农民各种培训班185期,培训农民达到3万多人次。 2009年我租了海原县七营镇一家大型养殖场,从外地引进牛羊新品种、养殖新技术,通过科学饲养,带动农民真正掌握科学养殖和管理技术。当时34户加入了养殖场,进行统一管理与销售。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,养殖场比家庭养殖经济效益提高了15%。同时,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135户。 其次是资金。农民在种养殖的过程中,经常会遇到资金周转的问题,我与当地金融单位沟通协调,最终为合作社社员放贷400万元,扶持养殖户150户。农户有了这笔资金,通过引进新品种,养殖业有了飞跃式发展。截止2018年合作社总共担保贷款1.17亿,帮扶农民3000余户。 最后与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。2018年在县委、政府、海原县开发区管委会、残联、民政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,我在开发区创办了3000平方米的残疾人文化就业创业扶贫基地,并在2018年12月29日开了“宁夏残疾人创业就业扶贫基地总部新闻发布会”,通过发布会,我们和吉林、甘肃、宁夏等不同省区的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,预计到2019年底,这些企业将全部入驻基地,届时将会实现100余名残疾人的稳定就业。(拍摄于2019年6月19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29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科技种植、“设施农业”的普及改变了西海固地区原先单一的种植结构,使残疾人的收益得到提高。图为海原县残疾人胡常发在自家大棚里栽种的哈密瓜苗。(拍摄于2019年6月19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30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科技种植、“设施农业”的普及改变了西海固地区原先单一的种植结构,使残疾人的收益得到提高。图为海原县残疾人胡常发在自家大棚里栽种的哈密瓜苗。(拍摄于2019年6月19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07.JPG
图片作者: 杨乐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科技种植、“设施农业”的普及改变了西海固地区原先单一的种植结构,使残疾人的收益得到提高。图为海原县残疾人胡常发在自家大棚里栽种的哈密瓜苗。(拍摄于2019年6月21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08.JPG
图片作者: 杨乐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科技种植、“设施农业”的普及改变了西海固地区原先单一的种植结构,使残疾人的收益得到提高。图为海原县残疾人胡常发在自家大棚里栽种的哈密瓜苗。(拍摄于2019年6月21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23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科技种植、“设施农业”的普及改变了西海固地区原先单一的种植结构,使残疾人的收益得到提高。图为海原县残疾人胡常发在自家大棚里栽种的哈密瓜苗。(拍摄于2019年6月19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31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隆德县是宁夏西海固南部山区中经济最落后的地区,每年降雨量不足700毫升,干旱少雨,农业发展基础薄弱,贫困人口众多,经济相对落后。为了帮助农村贫困人群增收致富,2017年,县委、县政府与宁夏隆德人造花工艺有限公司合作,开始在全县11个乡村、社区建立扶贫车间。由于人造仿真花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,劳动强度轻,特别适合留守妇女、老人和残疾人集中与居家就业,扶贫车间一经推行,就在各村引起了极大反响,报名参加者非常踊跃。(拍摄于2019年6月19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06.JPG
图片作者: 杨乐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为了解决未脱贫贫困残疾人家庭的特殊困难和问题,自治区残联一方面通过推广托养服务,提升贫困重度残疾人的生活质量,把他们的家人从繁重的日间照料中解脱出来,另一方面借助辅助性就业提升他们的“造血”能力,最大程度地发挥社会、政府、市场和政策等各方优势的集合作用。(拍摄于2019年6月21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25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隆德县是宁夏西海固南部山区中经济最落后的地区,每年降雨量不足700毫升,干旱少雨,农业发展基础薄弱,贫困人口众多,经济相对落后。为了帮助农村贫困人群增收致富,2017年,县委、县政府与宁夏隆德人造花工艺有限公司合作,开始在全县11个乡村、社区建立扶贫车间。由于人造仿真花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,劳动强度轻,特别适合留守妇女、老人和残疾人集中与居家就业,扶贫车间一经推行,就在各村引起了极大反响,报名参加者非常踊跃。(拍摄于2019年6月19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27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隆德县是宁夏西海固南部山区中经济最落后的地区,每年降雨量不足700毫升,干旱少雨,农业发展基础薄弱,贫困人口众多,经济相对落后。为了帮助农村贫困人群增收致富,2017年,县委、县政府与宁夏隆德人造花工艺有限公司合作,开始在全县11个乡村、社区建立扶贫车间。由于人造仿真花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,劳动强度轻,特别适合留守妇女、老人和残疾人集中与居家就业,扶贫车间一经推行,就在各村引起了极大反响,报名参加者非常踊跃。(拍摄于2019年6月19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26.JPG
图片作者: 程寒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隆德县是宁夏西海固南部山区中经济最落后的地区,每年降雨量不足700毫升,干旱少雨,农业发展基础薄弱,贫困人口众多,经济相对落后。为了帮助农村贫困人群增收致富,2017年,县委、县政府与宁夏隆德人造花工艺有限公司合作,开始在全县11个乡村、社区建立扶贫车间。由于人造仿真花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,劳动强度轻,特别适合留守妇女、老人和残疾人集中与居家就业,扶贫车间一经推行,就在各村引起了极大反响,报名参加者非常踊跃。(拍摄于2019年6月19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05.JPG
图片作者: 杨乐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为了解决未脱贫贫困残疾人家庭的特殊困难和问题,自治区残联一方面通过推广托养服务,提升贫困重度残疾人的生活质量,把他们的家人从繁重的日间照料中解脱出来,另一方面借助辅助性就业提升他们的“造血”能力,最大程度地发挥社会、政府、市场和政策等各方优势的集合作用。(拍摄于2019年6月21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11.JPG
图片作者: 杨乐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小产业如何连接大市场?海原县地处西海固腹地,山多沟深,交通不便。虽说通过多年的发展,当地的葵花、枸杞、马铃薯等产业已成规模,但农产品变不成商品,汗水兑现不了收入,就依然会让残疾人的脱贫之路举步维艰。互联网的普及打通了西海固与外界的通道,也让更多黄土地上的特产摆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。 (拍摄于2019年6月21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01.JPG
图片作者: 杨乐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小产业如何连接大市场?海原县地处西海固腹地,山多沟深,交通不便。虽说通过多年的发展,当地的葵花、枸杞、马铃薯等产业已成规模,但农产品变不成商品,汗水兑现不了收入,就依然会让残疾人的脱贫之路举步维艰。互联网的普及打通了西海固与外界的通道,也让更多黄土地上的特产摆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。 (拍摄于2019年6月21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12.JPG
图片作者: 杨乐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张世坤(宁夏隆德人造花工艺有限公司工人) 我是隆德县本地人,今年47岁了。18岁在煤矿工作时,因为腰部受伤导致下身瘫痪。没来工厂前,在家里闲了20多年,全靠老父亲和哥哥照顾自己,家里人为给我看病也花了很多钱。5年前,残联介绍我来这里做人造花,因为我只能坐轮椅,厂里就安排我坐在这里剪花枝。厂里每天工作时间是8个小时,但我给自己定的要求是每天干11个小时,这样我可以多挣一些。现在我每个月都能拿到2000多元,2015年,我还被评为优秀员工。我对这份工作满意得很,不光能自己照顾自己,每月还能给家里1000多元,我希望能够一直在厂里干下去,靠自己的努力,多挣些钱,让老父亲能够过些舒服日子,要是我自己能再娶个媳妇就更好了。(拍摄于2019年6月21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
图片编号: 20191011zc1907-02.JPG
图片作者: 杨乐
原图尺寸: 5472*3648
图片描述: 西部地区、民族地区、革命老区、欠发达地区——提及宁夏回族自治区,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这些词语。在这一连串的词语背后,所描述的正是宁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区情。 特别是宁夏的西海固地区,作为我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,因为其脆弱的生态环境、落后的经济状况,在历史上就有“苦瘠甲天下”之称。它所涵盖的中卫市海原县、固原市隆德县等9个县区,也成为宁夏脱贫攻坚的主战场。而贫困残疾人,作为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、扶持难度最大、返贫率最高的特殊困难群体,也成为西海固地区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、难中之难。 “残疾人在脱贫路上一户不落、一个不少” ——面对严峻的贫困现实,宁夏回族自治区残联做出庄严的承诺,主动作为、克难攻坚,使残疾人在这片曾经的“苦瘠之地”获得脱贫致富的动力与机遇。(拍摄于2019年6月21日)
版权信息:
图片来源: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
订购热线: 010-84639477